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针骨推拿 > 实验针灸
编号:10978522
[第二章]针灸时效和量效-针灸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5)(5)
http://www.100md.com 2006年3月19日 《实验针灸》
     (三) 电针的量效

    电针疗法是在毫针的基础上,应用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同样存在刺激量和效应的关系。

    1.影响电针刺激量的因素 电针仪的输出参数为波形、脉冲幅度、脉冲宽度和脉冲的重复频率等,这些均影响电针刺激量的大小和效应(图4-3)。详见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2.不同参数电针的刺激效应 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临床电针的刺激效应与所应用刺激参数有关。

    (1)刺激强度(振幅):实验表明,电针刺激有适宜强度,因人因穴位而异。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不同穴位,其耐电量不同,而同一穴位对低频率耐电量大于高频。在一定范围内电针效应随强度增加而递增,但超出一定强度范围后其效应反而减弱。例如,以20Hz和5V的弱电流电针家兔“中脘”等穴可兴奋胃运动,而改用20Hz和50V的强电流电针则使胃运动呈抑制等,电针镇痛的刺激强度一般以机体能忍受为宜,过弱效果不佳,过强机体不能忍受,反而不利于有效电针刺激效应的获得。
, 百拇医药
    (2)波形:人体容易适应规律脉冲波所产生的电刺激,调制脉冲波(疏密波、间断波等)则可相对减少上述电刺激的适应现象,而用不规则的声电波(音乐、语言等)电针刺激人体则不易产生适应现象。应用规律脉冲波、调制脉冲波、声电波电针对小鼠镇痛和抗疲劳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声电波电针的镇痛效应明显优于规律脉冲波和调制脉冲波,而规律脉冲波及调制脉冲波电针在恢复机体疲劳状态方面则明显优于声电波。临床上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中,经过筛选的最佳波形为疏密波和断续波两种。有学者指出,连续波对瘫痪性疾病有良好作用,这表明电针波形与其引起的针刺效应有密切关系。

    (3)频率: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电针可引起中枢释放不同种类的神经递质。例如,在患者的足三里施加2Hz的电针刺激,可使腰部脑脊液中脑啡肽类物质含量升高,强啡肽含量不变;用100Hz电针刺激则使脑脊液中强啡肽含量升高,而脑啡肽含量不变。但如果采用2Hz与100Hz交替的疏密波电针刺激,则可使腰部脑脊液中脑啡肽和强啡肽两者都升高,并得到较强的镇痛效果。又如持续给大鼠100Hz电针达4小时以上的刺激,其镇痛效果明显下降,表明大鼠已对100Hz电针刺激产生了耐受,这时改变电针频率到2Hz,则镇痛作用再现;反之,先使大鼠对2Hz电针产生耐受,再改用100Hz电针也能重现镇痛作用。这说明不同频率电针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释放不同种类阿片肽,并产生不同镇痛效果。又如,200Hz时电压无论3V或6V的电针均可使纹状体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下降,而频率为10Hz时电压无论是3V或6V均不能使之下降,这表明一定频率是引起纹状体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又如从猴操作式条件反射实验结果来看,在同样强度下,2Hz电针对远节段的镇痛效果较好,而对近节段的镇痛效果则80Hz电针疗效较好。通过对2Hz及100Hz电针耐受对κ型受体mRNA转录影响的研究发现:①电针后的第1天,各脑区及脊髓κ型受体mRNA均无明显改变;②每天给大鼠针刺(不给电刺激)1次,连续多次针刺可使纹状体内κ型受体mRNA显著增加,在针刺的第6天杏仁核内κ受体mRNA也轻度增加;③每天给大鼠100Hz电针1次,每次30分钟,连续电针3~6次可使脊髓中κ型受体mRNA水平下降,同样现象也可在纹状体及杏仁核中观察到,2Hz电针的结果很不一致,它使PAG和纹状体内κ受体mRNA水平降低,而杏仁核和脊髓中的κ型受体水平下降,或呈双相反应。研究者认为:单纯针刺3~6天本身有一定的中枢效应,但是多次电针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抑制κ型受体mRNA的转录,提示内源性阿片肽大量释放也可引起阿片受体下调,这可能是电针耐受的机制之一。两种频率50Hz、100Hz电针均能明显提高关节炎大鼠痛阈,两者的作用无明显差异;这两种频率电针也都能提高血浆cAMP和cGMP含量,两者对血浆cGMP含量的升高作用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上述实验研究均提示,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效应。
, 百拇医药
    (四)电针与手法运针的量效差异

    电针和手法运针是两种不同的刺激方法。电针是在毫针针刺穴位获得针感后,在针柄上连接电针仪,通以微量脉冲电流来兴奋穴位组织;手法运针则是借助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来达到使穴位组织感受刺激量的作用而引起兴奋。实验证明,电针与手法运针的针感与传入纤维类别不同,电针以麻感为主,主要经Ⅱ类为主的粗纤维传入中枢;手法运针以酸胀感为主,主要经以Ⅲ类为主的细纤维传入中枢。电针和手法运针的刺激量不同,其针刺效应也不尽相同,如针刺“次髎”穴提高膀胱内压,手法运针的效果要比电针明显得多。实验证明,手法运针在提高皮肤温度、镇痛针麻、调整胃电、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抑制癫痫样放电、降低癫痫患者升高的大脑皮质乙酰胆碱(Ach)和K+活度、提高降低的Na+活度等方面均较电针为佳;电针对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对与前阿皮素有关多肽的影响方面则较手法运针为好,在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凝集素效价,对动物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含量的影响以及内脏“痛反应”抑制效应等方面,电针组效果也大于手法运针组。因此,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对电针和手法运针的应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

    上一页 [1] [2] [3] [4] [5] , http://www.100md.com(东子)